让读书成为习惯 让学习成为享受
——润德班主任工作室五月读书分享会
水韵潺潺,滋润万物生灵;书香幽幽,培育芸芸众生。欲求教书好,先做读书人。对于教师来说读书是提高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师“最长远的备课”。转眼间,润德班主任工作室的读书打卡活动已进入第四个月份,通过阅读,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从书中汲取营养,一起做更好的自己。
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分条列出了100条建议,这些建议涉及教师具体教学环节的方方面面,不仅包括如何备课、如何上课、如何处理学生的家庭作业整个教学流程,也包括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把握好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发展,还涉及教师如何促进自身发展、提高专业水平等问题,旨在帮助教师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发展。
5月9日下午,润德班主任工作室的成员们聚在一起,以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为媒介,聆听、表达与分享,老师们在交流中进行思维碰撞,感悟阅读对教育的意义。
本次活动由德育处刘佳主任主持。首先由裘慧玲老师汇报了4月读书情况,她欣喜地指出,老师们的阅读自主性增强了、感悟更有质量了。鼓励小伙伴们一起加入,坚持打卡。
接下来是“润读之星”分享读书感悟。
谭盼盼老师觉得读完《给教师的建议》后,“阅读”二字深深地刻在脑海中,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阅读都应成为“终身事业”。每天不间断读书,跟书籍结下终身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
刘雪泉老师在阅读中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她觉得我们应该做好学生的榜样,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当然,在充当不同角色的同时,我们可以广泛的选取书籍,一起共赴读书之旅。
王婷老师对润德班主任工作室的读书活动充满了感激,让自己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她觉得“看书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在阅读中,她会不自觉将自己带入其中,不断反思自己。她也敬佩苏霍姆林斯基,给孩子提供了很多实践机会,劳动教育渗透在一点一滴中。
在聆听三位老师的感触后,润德班主任工作室伙伴们的“话匣子”打开了,大家纷纷说出自己的教育困惑,渴望得到同伴们的“锦囊妙计”。
任仪君老师针对班级卫生问题,向在座的小伙伴求助——“在有小班干管理的情况下,为什么班级卫生仍然难以维继?”在聆听完她的苦恼后,安洁主任和夏秋雨老师提供了自己的“金点子”——让孩子学会做“低头族”,主动发现。教师也应以身作则,主动捡起垃圾。
章晶格老师也为孩子们频繁“打小报告”而无奈,大家一起出谋划策,可以让孩子们跟老师定期分享“心里话”,也可以寻找小帮手来协助汇报班级事务。
冯悦老师心思细腻,她发现班里总是有个别孩子“落单”,她时常找他们谈心,鼓励他们,但往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陈玉珍老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班主任,特别赞同冯老师的做法,她建议让孩子多展示自己,教师多关注孩子,多付出一份爱心。
随后,进行了“润德班主任工作室”的颁奖活动,肯定了陈玉珍、刘佳、裘慧玲、李丹等老师坚持阅读、乐于分享的好习惯,也期待工作室的其他伙伴坚持“每日一读”,收获更多。
一本好书可以让人更为深刻,一本好书总让人开卷有益。通过此次活动,让大家在这暖意融融的春光里,与书籍携手同行,开始教育生涯的心灵之旅。那么,我们的课堂将充满智慧,我们的教育将一路书香,我们的生命将更加厚重深沉。(撰稿:谭盼盼 一审:刘佳 二审:周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