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让人沉静 声音引发共鸣
耳遇·润园电台
心随·光阴流转
让我们跟着天启班
王耀老师
一起走进
《生态结构化教学》
分享者:王耀
【朗读者简介】
王耀,现任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分校天润城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工作。任职四年以来,先后面向全区开设公开课6节,多篇论文、案例在省市区获奖,参与课题《构建立体互动交流的教学场域》在南京市立项;其中论文《“元认知学习”助力自主定向能力培养--自主应向“再问再猜”课堂实录与思考》获区2019案例叙事评比一等奖;论文《小学六年级数学“研究性学习”理论的实践与思索》在教育理论研究发表;教育案例《《被藏起来的钢笔》》获区2019案例叙事评比二等奖;江北新区2019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并多次代表学校参加“经典诵读”朗诵比赛获三等奖。始终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并把她落实到每一节课的教学。在课堂上充分激发学生的潜力,鼓励学生创造性的思维,站在学生的角度反思设计自己的教学。在工作中也积极与其他教师交流学习,提高个人专业素养。
【阅读心声】
《生态结构化教学》一书是由著名的省特级教师戴厚祥编写的一本教育理论研究。由于本书理念深刻,内容充实,案例详实需要花费较大的时间和精力去仔细研读和学习,同时又是一本对教师的教育理念和课堂教学都很有帮助的一本书,值得我们去研读和思考。我也是最近才开始阅读,只看了全书的第一个板块“理论研究篇”,但已经让我受益匪浅了,接下来我简单的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首先书中提到的生态结构化教学的理念就很值得我们仔细的挖掘。作为教师,我们要提前考虑儿童的已有经验和认知水平,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重新审视,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适当的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和教学流程。这是数学教学的儿童立场,是从儿童作为学习的主体这点出发的,使远离儿童认知经验的例题情景和问题为他们所能理解和接受。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结合儿童的实际或儿童感兴趣的实例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减,满足儿童的需要,便于儿童对知识进行有效的建构,这才是结构化的教学,也确实让我理解了什么是生态化的观念。
其次戴厚祥老师在书中提到的教师“站位要高”我也感同身受。教师的高度决定课堂的深度,决定学生学习的广度。作为教师我们确实不能只着眼于当下的课堂任务或者目标,应该从学生整体的认知水平和教材编写的结构上进行顶层设计,让学生明确知识从何而来,又向何而去。如果教师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那么学生自然就从接受度上就会较低对知识整体结构的了解。
以上就是我初读下来的感受和心得,我将继续阅读下去,不断地革新自己的理念,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
【原著推荐】
《生态结构化教学》,作者:戴厚祥。文章针对“小学数学生态结构化教学现状及其策略”之选题而开展的理性思考和实践探索的自然结果。全书分为理论研究,探索实践和感悟体验“前后关联”的三个部分。研究既有理性思考,又有实践探索,更有教师专业发展的欲求,势必会产生相应的示范作用甚至引领效果。(撰稿:马丽 审核: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