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学段谭盼盼《剃头大师》
剃头大师(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2.能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抓关键词等方式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体会课文生动的语言。
3.能说出课文以“剃头大师”为题的理由。
教学重点:
1.默读课文,了解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2.能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抓关键词等方式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体会课文生动的语言。
教学难点:
能说出课文以“剃头大师”为题的理由。
教学过程:
一、回顾内容,了解人物
1.明确人物: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3位有趣的人物。
生答:小沙、老剃头师傅、“我”(板书:我 老师傅)
过渡:老师傅为小沙剃头,小沙痛苦不堪;而我为小沙剃头,小沙无所谓。那在“我”和老师傅为小沙剃头的过程中,有哪些你觉得很有趣的句子?请你默读课文,用横线画下来。
二、精读课文,体会剃头过程的有趣
师巡视,表扬习惯良好的孩子。
自学提示:可以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在句子旁写一写你对这句话的体会。
不动笔墨不读书,做上记号的你们对课文的理解一定更深刻了。
我们先来看看,在老师傅给小沙剃头的过程中,哪些句子你觉得有趣?
(一)学习老师傅为“我”剃头
相机出示:
1. 联系上下文理解“耿耿于怀”
(1)很不简单,你关注了一个词。一起来读一读这个词“耿耿于怀”。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谁来猜猜?
(出示第6小节,标红“耿耿于怀”)
(2)请你读一读。什么感受?你来试试(2位)
师评价
(出示:“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跟受刑一样。”)
(3)明确词义:如此痛苦的经历,姑父却还要付双倍的钱给“害人精”,你说他能忘记吗?(不能)
像这样记在心中,永远忘不了的事情就叫——“耿耿于怀”。齐读句子。
(4)小结:原来,当我们遇到词语,连猜想都猜想不出来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联系上下文(板书)。
2.查字典理解“夺门而逃”
(1)其实啊,小沙对老剃头师傅的“耿耿于怀”不止一天两天了,你有什么感受?从哪个词感受出来的?你真是火眼金睛,读——(出示:小沙每次都是被姑父押进……夺门而逃。标红“夺门而逃”)
(2)理解夺门而逃:他往哪里逃?标红“门”
那“夺”又是什么意思呢?(指2名答)
当我们猜想、联系上下文都理解不了时,还有一种方法——查字典(出示“夺”在字典中的意思。)你觉得应该选择哪一种呢?平时我们在预习课文,课外阅读的时候,我们都可以用上“查字典”的方法来理解难懂的生字词。
3.
相机出示第五小节:你能说一说你对这句话的感受吗?(难受)
(1) 在老剃头师傅为他剃头时,哪几个词可以看出小沙很难受?
a.相机指导“咬”:“咬住”可以换个词吗?紧紧夹住,稍不留神,整把头发都被扯下来了,真疼啊。
(标红句子)谁能把这种痛苦的感觉读出来?(指2名读)
b.相机指导理解“痒”:那老师想采访一下,你们都有过剃头的经历吗?头发掉在脖子里什么感受?(生答)怪不得小沙都不愿去剃头,谁能带着这份痛苦读一读。
(2) 指名赛读,互相挑战。
师评:听了你的朗读,剃头的滋味可真不好受。你看我们抓住关键词,结合生活,想象自己的经历,体会小沙当时的心情,就能更好地去理解课文了。(板书:结合生活 抓关键词)
过渡:就是因为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小沙痛苦不堪,难怪老师傅被称为——“害人精”。(板书:害人精)同样是为我剃头,那我为小沙剃头时又有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句子? (指名答)
(二)学习“我”为小沙剃头
相机出示:
1.生答并聊体会,从剪头发的架势体会“我”动作的熟练。
相机指导第10小节:“嚓嚓”是剪刀的声音,剪得又快又好。
2.在小沙的眼中,他自己的心情又怎样呢?(高兴)哪里知道的?(11小节)谁能读出高兴,指名读,齐读
3.在小沙的眼中只要能把头发剪下来就不错了,正因为小沙对他的夸奖,他仿佛更加自信了。还有你觉得有趣的地方吗?
(1)这一句特别精彩,作者此刻是什么样的心情呢?(高兴、自信)你看,有这样的架势,表弟还夸他所以他剪起来——很轻松,这一剪刀,那一剪刀,姑父的睡衣成了一张熊皮。
a.“剪刀所到之处,头发纷纷飘落”,你会联想到什么画面?
师:剪刀又快,技术又好,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真正的大师风范。
b.更有意思的是,剪下的头发落在罩衣上,成了一张黑色的熊皮
(出示熊皮图片)这是一个比喻句。
(2)有意思吧?用上比喻让文章显得更有趣。乍一看,害人精还真有点害人,我真有点剃头大师的架势。还有哪里令你印象深刻的?
4.发现剃头结果,理解“最优秀的顾客”。
(1)他发现自己闯了祸,无比慌张,小沙呢?(出示15小节,齐读)
(2)作者为什么说他是最优秀的顾客呢?(指名答)他不在乎他的头发,只在乎他的耳朵,真有意思。小沙的高兴,小沙的无所谓,让他更加自信,那最后剪得结果是什么样呢?
5.想象拓展,体会童趣
(1)“层层梯田”是什么样子呀?出示图片,那我们再想象一下,他的耳朵边像层层梯田,那其他地方可能像什么呢?借助图片说一说(杂草、鸟窝)
(2)小沙走投无路,只好……谁来读一读文章最后一小节。
三、对比,体会两者剃头的不同
1.听同学们分享了这么多,我觉得也特别有意思,那我和老师傅剃头有什么不一样?(小组交流)
2.是啊,其实“我”才是害人精,而老师傅是真正的剃头大师,现在你明白害人精为什么要加双引号了吗?(出示引号作用)你觉得是哪一种?
3.老师这里也有几个题目,你觉得能和剃头大师换一换吗?(“我帮表弟剃头”、“一次特殊的剃头”、“小沙剃头记”)
4.“我”并不是真正的剃头大师,却不懂装懂,硬冒充“剃头大师”,结果把小沙的头发剪得不成样子。这就是作者在嘲笑自己,就是——自嘲
四、小结延升
1.发现对比,体会童真、童趣:像小沙这样剃头发是童真童趣,小时候吹泡泡是童真童趣,玩过家家也是童真童趣,在我们生活中有着许多童真童趣的事情,像课文《剃头大师》这样有趣的故事就是选自秦文君的《调皮的日子》,秦文君的故事还有很多,出示:《快乐女孩》,请你课后也选择一本读一读。
2.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重新认识了技术高超的剃头大师,学会了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抓关键词等方式理解难懂的词句,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你们也能积极运用。
板书设计:
19.剃头大师
查字典——夺门而逃
联系上下文——耿耿于怀
结合生活
抓关键词
教学反思:
《剃头大师》出自部编版教材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文章叙述了“我”和老剃头师傅分别给小沙理发的过程,情节有趣,设计巧妙。
进入第二课时的教学,由关键句“在“我”和老师傅为小沙剃头的过程中,有哪些你觉得很有趣的句子?”引入,让学生带“问”默读,体悟情感,充分给予学生朗读自由。学生带着问题充分地与文本对话,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形成阅读期待,使其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有所收获,品味“我”为表弟小沙剃头的趣事,感悟两人之间的深厚感情及对纯真无邪的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创设情境,激发情感体验。让学生联系自身感受理发的“痒”和“痛”,切合了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课堂气氛一直很热烈。
在课堂教学中,我始终牢记“单元要素”,抓住时机让学生运用多种方式理解词语和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耿耿于怀”,结合生活经验体会小沙剃头时的难受,想象与图片相结合,理解“层层梯田”,体会文章的乐趣。
对比阅读,升华情感。通过对比,统览全文,读后想前,感悟不同;通过描写老剃头师傅和“我” 给小沙剃头过程的相关句子的对比朗读,回归课题,揭示文章的中心,升华文章的主旨。
但是,在整节课中的教学中,抓住重点词句,却对朗读有些忽略,朗读方式、朗读频率还不充分。对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积极性调动不够,老师的“导”多了点,学生的自我看法表达少了些,评价也需要适时适量。
作为老师,我们要研读教材与课标,充分相信学生,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