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悠悠古韵 共话诗词教学
——江北新区“小学语文后备名师高级研修班”第六小组研修活动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3-03 18:35:44 浏览次数: 【字体:

  浓浓语文味,深深古诗情。古诗词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寄托,这种寄托是一种民族共识,更是一种宝贵的文化自信。2023年3月3日上午,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分校天润城小学承办了江北新区“小学语文后备名师高级研修班”第六小组专题研讨活动。全国著名语文教学专家、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汪笑梅老师莅临指导,张国民校长、朱长春副校长、研修班第六小组全体成员及琅小分校天润城小学语文老师们全程参加了此次活动。

  首先,琅小分校天润城小学朱怡娴老师执教《池上》。朱老师巧设情境,以《江南》的古诗词画面导入新课,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感受小娃撑小艇、采白莲的乐趣,体会小娃“不解藏踪迹”的可爱形象。板书清晰有条理,课堂轻松有趣味,在落实识字写字教学任务的同时,感受古诗词背后的意趣。

  接着,琅小分校天润城小学夏晓梅老师执教《马诗》。夏老师以含有“马”的诗句导入新课,巧设情境,任务驱动,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中,形象直观地感受到边塞寒冷萧瑟的氛围,感知诗人李贺渴望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壮志,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汪主任首先就诗歌教学文体进行细致的讲解与指导。汪主任指出,诗歌教学有两个核心点,一个是“诗歌”,一个是“学生”。诗歌关键在于“炼字、意境、诗人”三方面。首先抓住诗歌中的一些关键字,引导学生进行品读;其次,诗歌的意境带都有诗人的个人色彩,引导学生品味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最后,课前了解诗人的个人风格,引导学生更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结合儿童学习特点,教学中要落实基础;紧扣单元目标、课后习题落实教学目标;课堂上多以开火车、指名读等方式,见到每一位学生;多读少讲,多朗读,多体验,多感悟,用符合学生的口语化语言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学习。

  接着,汪笑梅主任对两位授课老师的课例进行了点评。她肯定了两位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亮点,教学目标环节清晰,重难点突出,环节紧凑。巧用道具、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思考,在朗读中体验,在朗读中感悟。在课堂教学中,能看见每一位学生,课堂氛围融洽,学生参与度高。组织探究活动,充分锻炼学生个人的思维能力,课堂生动充满活力。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学中思,在思中学,学研思行,其乐无穷。相信在导师的高位指导下,一线语文教师必将凝心聚力,乘风远行,探索语文教学新样态。(撰稿:朱怡娴 一审:安洁 二审:朱长春)

c74cf6f88da14c568fe59e79ab885d1a.jpg

1d5a6cc6f6764537a884f572c0df403a.jpg

b9b5f29dec29435eb070c30cd692dbb8.png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