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传展风采 砥砺前行共芬芳
——琅小分校天润城小学“天华杯”教师展示课活动
最美人间四月天,正是共研好时节。为充分发挥学校35周岁以上教师的带头引领示范作用,促进教师间学习交流,为青年教师成长提供学习机会,4月24日至4月30日,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分校天润城小学开展了为期两周的“天华杯”教师展示课活动。
本次展示课累计展示课例34节次,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美术、科学、音乐六个学科。展示教师凭借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为全校师生呈现了一堂堂精彩纷呈的示范课。
语文组一共14位教师参加展示,她们深挖教材、巧妙设计,将学科核心素养落实于课堂之中,以娴熟的教学技艺,丰富的教学经验,扎实的当堂训练,展示了一场场精彩纷呈、各具特色的课堂。
史娴娴老师执教的《剃头大师》,这节课从导入到整体感知课文,研读课文,再到拓展延伸,环节衔接流畅、自如,教学思路清晰,层次清楚,结构合理。并且在问题设计方面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切合学生的接受能力,课堂氛围很好。
辛娜老师执教了四年级《海上日出》这节课。她主要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感受“奇观”,然后梳理脉络、解说美景、仿写美景,任务设计环环相扣。课上聚焦学习晴天时的海上日出,引导学生抓住了太阳颜色、光亮、位置三个方面的变化,感受太阳努力上升的过程。最后借助视频,引导学生用课堂学到的方法描述暴风雨的过程,较好地实现了读写结合,落实了单元语文要素。
数学组一共有9位教师参加了展示课活动。展示课上,老师们纷纷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通过生动的案例、有趣的游戏和深入浅出地讲解,引导学生们探索数学的奥秘。他们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强调数学思维的培养和解题方法的掌握,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乐趣。
北校区孙静和徐学兰老师同时选择了《面积的含义》一课。孙静老师注重直观感知,通过摸物体表面、观察物体表面大小,从实物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等活动,帮助孩子理解面积含义。徐老师注重操作感知,通过重叠、剪拼、拼摆、数方格、比较平面的大小、设计图案等活动,帮助孩子层层递进,真正让面积的概念刻画在头脑中。
江嘉老师执教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一课。江老师通过生活实例作为导入,先让孩子口算,然后笔算,帮助孩子构建计算内容的知识脉络。
南校区邵燕、崔玉媛和范金玉老师不约而同选择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邵燕老师指导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等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感性认识逐步理性化。崔老师通过故事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前后呼应的教学设计使教学结构更加完整。范老师精心设计练习,层层递进的练习题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耿娟老师执教了《常见的数量关系》一课。数量关系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非常重要,本节课,耿老师通过实际生活情境激活孩子的原有认知,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不断反思,归纳总结。
吴雯雯老师执教的《确定位置》一课,学生通过老师提供的生活实例,体会并深化对数对确定位置的理解认识。通过各种生动有趣的游戏,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说到复习课,老师们都觉得为难,但是谈凯老师却迎难而上。谈老师选择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练习。通过精心创设的题组练习,让孩子们体会并感悟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切实提高孩子的解题能力。
英语组有6位教师参加。老师们纷纷亮出自己的教学绝活,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感受英语的魅力。
夏芸老师的《An interesting country》课堂气氛活跃,思路清晰,结构完整。夏老师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带领学生分别学习国家的四个方面:动物、城市、运动和人民。每个板块设计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同时单词新授环节操练到位、夯实基础、稳扎稳打。夏老师以丰富多彩的教学设计鼓励孩子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效果显著,孩子们的参与度较高,这点非常值得英语教师们学习。尤其最后的拓展环节,鼓励孩子们共同合作完成课外材料的学习,不仅可以检验孩子们对新知的学习效果,还可以潜移默化地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
靳玲老师执教四年级英语下册Unit6 Whose dress is this?第一课时。靳老师借助fancy dress party的真实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和服饰相关的语言知识。靳老师借助“what”“whose”“how” 三个问题统领课文学习,通过师生共学、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形式,激发学生主动思维,培养良好文化意识。
孟巧慧老师以“What time is it ”为主题。围绕Its time for …句型,对break、lunch 、dinner 等进行了词汇学习,并通过游戏的形式来练习新知。从课堂氛围来看,整节课词汇学习的接受度高,活动设计让孩子们气氛活跃、课堂参与度高,对于词汇的掌握也很好,且最终能够通过语言目标和肢体动作表达自己能够做的事情。
音乐学科郭珊老师授课的《恰利利恰利》从欣赏介绍印尼音乐、风光入手,加入二声部进行分声部教学,不露痕迹,潜移默化地融入新知识的学习,不断地引导学生,让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充分调动。
整节课教学设计层次分明,富于音乐性,郭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对音乐作品的处理,给组内成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次课程立足学校特色,校本课程,渗透音乐的学习。
“薪火相传展风采,砥砺前行共芬芳”,这不仅是一场教学展示活动,更是一次精神的传承和力量的凝聚。在成熟教师的引领下,年轻教师将不断成长和进步,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未来我们将怀揣对教育的热情,秉承学科育人理念,着眼师生高质量发展,践行“润学课堂”理念,打造高效高质量课堂!(撰稿:吴雯雯、胡青、吕晶、何善子 一审:王耀 二审: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