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修师进校园
——灵润娃“学维修”的艺术劳动教育周活动小记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5-10 16:45:29 浏览次数: 【字体:

  四月梧桐芳菲尽,五月槐花飘香来,春光正盛,劳动最美。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五育并举”,加强对灵润娃的劳动教育,引导灵润娃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劳动习惯和劳动品质、形成必备劳动能力,促进灵润娃素质的全面提升。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分校天润城小学于五月劳动月,以年级为单位,陆续开展了以“灵润娃‘学维修’的艺术”劳动教育为主题的一系列实践活动。5月8日下午此系列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其中四年级组开展了以“匠心筑梦 锤炼技能”为子主题的,维修工匠进校园的研“修”活动。

  活动伊始,由四1班和四6班的同学们带来的舞蹈《插秧舞》和《劳动的意义》。舞蹈展现了火红的五月迸发着激情,赋予劳动者的权利和自豪;火红的五月释放着热情,赋予劳动者改天换地的光荣使命。

  接着,周亮副校长向本次活动致辞。周校长从动手劳动的亲身经历谈起,强调了勤动手、爱劳动对一个人成长的深远影响。在润园里我们讴歌劳动者、赞美劳动者,同学们要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美好未来。周校长发出倡议,希望同学们大力发扬“五一劳动”精神,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新劳动,勇担历史使命,勇挑时代重担,勇做民族脊梁。

  蔡伦纸的全球传播,吴仲发明车轮的全球意义,唐英与中国陶瓷的全球影响……今天像他们一样传承着工匠精神的,还有此次进校园进行技术指导的工匠老师们。他们来自不同的工作领域,从事着精表维修、眼镜维修、古籍修复、裁缝、美妆、编织等不同工种。在现场,这些新时代的中国工匠用手创造了技术、艺术和文化,用心谱写了中国工匠精神。

  修鞋是一门传统的手艺,同学们一双双坏掉的鞋子由修鞋匠之手,便“重获新生”。同学们目不转睛地盯着工匠师傅的手艺活,他们懂得了这门技术看上去入门很容易,但想要做好做精,却需要日积月累的历练,还要戒骄戒躁,耐得住寂寞,因为平凡的事情,坚持来做,就是不平凡。

  匠心匠气是这个时代大力推崇的品质,修伞匠是一批传统手艺的坚守者,他们既是手艺人,更是时代的守艺人。看到修伞师傅细心地波动着每根伞撑,同学们目不转睛,真希望都能做自己的“伞先生”,在每一个场合都能“伞”亮登场!

  来到骑“迹”无限展区,我们可以看到:多年来,修车师傅也记不清修了多少车,换了多少零件,补了多少胎,只有手上厚重的老茧见证了那些时光。黑黝黝的双手,布满皱纹和机油,浓厚的岁月的痕迹。这些始终是我们记忆中抹不去的回忆,是市井里的暖暖人情味,也是城市的温度。但他们还在坚持用自己的双手去为这座城市服务!

  “巧夺天工小裁缝”展区,缝纫——是一种古老的工艺,这项技艺经过千年的沉淀,经久不衰。只见裁缝师傅平缝、分开缝、座倒缝、来去缝、骑缝、内包缝、外包缝、贴边缝,针线在他手里不停地灵活翻飞,同学们看得目瞪口呆,时不时也动手比划着师傅的动作。同学们懂得了:虽然现在不像以前物资匮乏年代时一样,但是勤俭节约的精神千万不能忘记。

  “修复时光”店铺的修表匠,这绝活是精益求精。只见他手握开表器,戴着寸镜,安上目镜,伏案工作,一顿操作下来,一位女同学带来的一块已经“停滞”的表,在修表匠的“拯救”下,“芯脏”重新跳动了起来,然后核对时间、用绒布擦拭干净,这才算完成。同学们顿时明白:修表匠的存在,似在帮我们修补时间的裂痕,也是在提醒我们珍惜这每时每刻的光阴。

  来到“琢镜之美”的行当——修眼镜,同学们纷至沓来,排着长长的队伍,迫不及待地等待着。只见师傅手捻一个小铁砧子、一把精致的小铜锤,修修补补、敲敲打打。同学们发现修眼镜是个细活,要高度的负责任,十几道工序都要小心翼翼,每道工序都要精心去做,来不得半点马虎。情不自禁地感叹道:看似普通的一副眼镜凝聚了师傅所有的智慧和汗水,蕴含的不仅仅是他们那高超而又娴熟的技艺,其实这也是新时代下的我们对待人生的态度呀!

  说到“木匠”,不得不提起“鲁班”,以及新时期的“鲁班精神”。快看,木匠师傅手中的墨斗、刨子、钻子,以及凿子、铲子,锯子等工具不停地翻飞,大家看到展板上的很多工艺,雕刻艺术、烟熏工艺、染色工艺等,都来自心灵手巧的木匠师傅之手。同学们暗暗下决心:我们也将以一颗“匠心”,用耐心,用热心去对待我们成长中的每一件事,去雕琢属于我们人生的作品!

  现场还有一个神秘的职业,他是在外行看来能够“起死回生”的职业,可以将尘封已久的古籍复活,那就是——修书匠。只见同学们手捧一本本千疮百孔,纸散字碎,无法翻阅的书籍,递到修复师手里,进行清洗、配纸、修补、锤平、去边、压实、装订……整个过程前后有几十道繁琐工序,每一道都小心翼翼、屏息凝神。同学们不禁感叹:古籍修复师为古书再续百年生命,让尘封已久的文化再度流淌传承。

  走进指尖的艺术——手链的编织与修补,它就像是一场指尖上的魔法秀。只见五彩斑斓的线在编织者手中穿梭,交织出各种美丽的图案,仿佛它们都拥有了生命。在这个小小的世界里,同学们尽情发挥想象,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艺术品。他们懂得了:线与线的交织,如同人生的起起落落,有时顺利,有时遇到阻碍,但最终都能编织出一段独特的历程。手链的编织与修补,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只见“人体彩绘”组,女同学们排着长长的队伍。彩绘老师通过简单易行的笔法,任油彩笔在同学们的脸上游走,一张张精妙绝伦的彩绘油面出炉,色彩鲜艳,图案多变。教美术的马老师不禁竖起大拇指,赞叹道:人体彩绘,不仅是一种创作技术,更是一种美学观念和态度。

手指甲,长又长,
小小细菌把身藏,
校长书记齐上阵,
剪去指甲爱干净,
个个长得胖又壮。

  在这个劳动的节日里,为了培养学生们养成爱干净、爱劳动的好习惯,琅小分校天润城小学的张国民校长和杨彪书记用实际行动为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劳动课”,度过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劳动节”!杨书记一边细心地为孩子们剪着指甲一边叮嘱同学们:要学会自己剪指甲,定期剪指甲,养成卫生好习惯。同学们连连点头,把校长和书记的话铭记心中。

  最后,随着杨彪书记领唱一首《手脑相长歌》,全体师生一起和着音乐的节拍,全场掌声雷动,把此次活动推向了高潮。

  活动刚刚结束,同学们便情不自禁地拿起笔,记录着今天的收获与感触:是劳动创造了我们快乐的源泉,是劳动者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编织了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编织着我们每一个瑰丽的梦想……

  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此次活动,不仅增强了同学们的劳动意识,激发了大家对“维修”的兴趣,还发扬了学校“勤耕不辍”的耕读文化。从一而终,精益求精,这正是每一位工匠最真实的写照,也是每一位劳动者最纯粹的模样。润园学子们,将心怀执着、专注的热爱,发扬匠心精神,不忘初心,创造美好未来!(撰稿:高丽 一审:安洁 二审:周亮)

05db81a40ffc4950a778c4292fc34358.JPG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