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成长”家长学校新生家长系列微课程
——入学心理准备
从幼⼉园步⼊⼩学,是儿童身心发展的⼀次重大转折。因此,父母对孩子除了做物质上的准备,如书包、文具、水壶、手绢等物品之外,还需要自身及对孩子进行入学前的心理准备教育,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呢?
学生心理准备
1.认识差异,做好准备
小学和幼儿园在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上有很大的差异。这种根本性的变化,可能在入学后的一段时间内会对部分孩子们的生理、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产生压力。家长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带着孩子一起认识这些差异,做好心理准备,积极应对这些变化。
2.小小仪式,共话成长
在开学前,家长可以在家给孩子一个充满仪式感的庆祝会,庆祝孩子正式进入小学。“你马上要上小学了,不再是小屁孩了,你骄傲吗?”试着多带高帽,让孩子对小学充满期待,这样可以让孩子更好的接受小学生活。
3.合理期待,建立自信
让孩子建立对小学生活的期待,但要注意期待要合理。例如,开学一周,养成良好时间观念,能准时起床,自己做好上学准备等。家长也要放松心态,让孩子在这些一个个完成的小目标中,建立自信心。
4.预知困难,共同解决
进入小学后,在学习,交往和生活各方面都有可能遇到一些困难。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共同探讨在面对问题时,我们可以怎样解决。还要培养受挫能力,敢于面对失败、面对困难,会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别人的批评,从而培养阳光心态。
5.行为练习,排除困难
对于一些还没有养成生活和学习习惯,提前进行练习。提前解决在练习中出现情绪和认知困难,避免进入小学后形成焦虑,影响孩子入学适应过程。
家长心理准备
1.放松心态,积极陪伴
不要叨叨念让孩子提前恐惧小学的到来,充分肯定他们的成长,不需要攀比,不做甩手掌柜,多多陪伴孩子,多给孩子建立自信,多夸夸比多叨叨好太多了,正确引导,静待花开。
2.静心倾听,有效沟通
面对社会适应以及教育问题上,父母常常会不自觉会站到孩子的对立面,这无疑是在双方之间竖了一堵厚厚的墙,孩子更难接受父母传递的爱和信息。我们不妨放下自己的见解,多听听孩子的表达,避免一言堂,这样孩子更能接受和理解。
3.相信孩子,学会放手
进入小学后,教师不会像幼儿园那样全方位照顾学生,在教学方法,评价方式上都有很大差异,甚至在生活方面更强调孩子的自理能力。因此家长要认识这种差异,提前做好准备,相信自己的孩子可以独立,学会放手。
孩子是含苞待放的花蕾,家长是支持孩子的树干和绿叶,时光的更迭与雨露的滋养会让孩子不断成长。未来的日子,充满无限的美好,让我们一同携手,助力孩子顺利度过幼小衔接转折期,愿所有的宝贝们都能顺利做好入学准备,开启崭新的小学生活。(撰稿:王曼曼 一审:宣萍 二审:周亮)
王曼曼老师,硕士研究生学历,一级教师。从教以来,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体,教学为主线。坚持快乐教育,让孩子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学会探究,体会数学的价值。王老师对待学生如同自己的孩子一般,用爱心包围着班级的每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