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提示|春日出游好时节,疾病预防先了解
春天万物复苏,春暖花开,也是传染病高发的时节。春季里致病原活跃:呼吸道、肠道传染病高发;天气变化幅度大:冷暖空气势力相当,气温忽高忽低,春寒与春暖交替出现。
了解春季传染病
1.新冠肺炎
全年均可发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可通过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可出现发热、乏力、干咳、鼻塞、流涕、咽痛、嗅觉减退、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极少数患者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严重患者因继发其他器官的功能损害或衰竭而有相关的临床症状。部分轻症新冠感染者可能无任何临床表现,呈现无症状感染者的状态。
2.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又叫流感,是因流感病毒造成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春季传染病中传染率最高的。流感的传播途径主要以空气飞沫为主要途径,因此在人群中感染的几率较高,各学段均易感。流行性感冒潜伏期短,约1-2天。症状轻的,仅觉全身不适,持续1-2天。症状重的,畏寒高热、体温可达39-40℃、四肢腰背酸痛。
3.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以发热及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为特征。全年均可发生,冬春季多见。本病传染性很强,易感者接触患者后约90%发病,故幼儿园、小学等幼儿集体机构易引起流行。
4. 诺如病毒肠胃炎
诺如病毒具有潜伏期短、变异快、环境抵抗力强、传播途径多样、感染剂量低的特点,很容易在人群间造成传播。以肠道传播为主,患者多在48小时内,出现呕吐、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诺如病毒胃肠炎可导致脱水等较严重的症状,当前尚无疫苗预防。但诺如病毒腹泻为自限性疾病,一般一周左右可自愈。
5. 食源性疾病
痢疾杆菌、伤寒杆菌、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杆菌等都是常见的病原菌,临床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可伴有发热,严重者可出现脱水,往往在学校、幼托等集体单位发生。
春季防病这样做
1.尽量避免前往公共场合
人群聚集、空气不流通的室内环境大大增加了致病原的传播风险,办好事情应尽快离开,不要长时间逗留;患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特别是老年人和儿童,应减少去人群密集场所的机会。
室内环境要注意开窗通风,定期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勤洗手,并用洗手液和流动水彻底清洗干净。如发现传染病病例,及时就医。
适龄人群及时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流感、流脑、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等疾病。
2.室外游玩、踏青、爬山时且当心
积极参加户外活动有益身心:多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适量的体育锻炼可以较好地调节人体免疫功能,能够增强机体抵抗力。
友情提示:
初春气候变化多端,早晚温差较大,应该准备一件可以随便穿脱的外套;出行时应该穿着适合走路的徒步鞋。
有花粉过敏史的人最好不要春游,如果一定要春游,应随身携带抗过敏的药物,并戴上口罩、手套等装备。
野外昆虫比较多,最好穿长袖长裤,并喷涂一些防止蚊虫叮咬的喷剂。
3.病从口入要谨记
友情提示:
春天细菌孳生活跃,细菌性中毒或感染性疾病时常发生,不建议到不卫生或证照不全的餐馆就餐。
不要食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不吃未烧熟煮透的肉制品。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勤洗手,不吃带皮水果,不喝生水,不吃不清洁的食物,不生吃海鲜肉类食品;
应警惕毒蘑菇、发霉甘蔗、发芽土豆、不知名的野菜、加热不彻底的四季豆、腌制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
春笋、鲜黄花菜、新鲜木耳应正确烹饪,不要贪鲜而过多食用。
(图文信息来自江苏疾控)
(撰稿:刘阿妮 一审:安洁 二审:周亮)